第四百八十五章 阴阳城
天七将手中的情报恭敬的交给薛仁贵,一点也不敢托大,他负责的是东兰州的情报,对于薛仁贵薛三箭的威名可是如雷贯耳,而薛仁贵在东兰州更是一代战神,在百姓口中广为流传。
薛仁贵将手中密封好的封袋打开,立马便有着一张纸,一个字便引入眼帘,“准!”下面还盖着大印,受命于天四个字样。
“好,辛苦这位兄弟了,程咬金带这位兄弟下去休息!”薛仁贵客气的说道。
“这边请!”程咬金傻笑道,对着天七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天七点点头,他确实要休息几天,自从在东兰州得到传过来的情报,便快马加鞭来到了这东兰州的东边门户陈落关。
“龙且,冉闵听令!”看着天七被带了下去,薛仁贵的表情突然严肃了起来,看着自己麾下的龙且,冉闵命令道。
“属下在!”二人顿时上前一步。
“龙且令你带领五万兵马占领圣泉郡,冉闵你带领五万兵马为开路先锋,兵入阴郡,其余诸将随本军团长带领大军押后!”薛仁贵整个东兰州的地图,然后部署道。
整个东兰州分为三郡,沉落关所在的圣泉郡,这是大军必经之处,为了防止后方补给的问题,所以圣泉郡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后方粮草为重,而东兰州的治所则是在阴郡阴阳城,而另外的阳郡,此时已经被西兰州的兵马占领了。
“是!”二人领命,立刻下去准备,这些日子他们可是在沉落关待的够长时间了,早就去战场厮杀一番了。
薛仁贵看着东兰州的地图,先带领大军前往阴阳城,汇合在阴阳城东兰州州牧孙奇的兵马,然后在收复阳郡,至于是不是反攻西兰州,便要看到时候的情况了,这便是薛仁贵的心中的计划,紧紧有序,徐徐渐进。
“军团长有令,大军开拔!”
“军团长有令,大军开拔!”
一道道军令火速的传达了下去,顿时稍微安静的营寨之中再次喧闹了起来,将士们快速的往中间校场汇聚。
整合起来的兵马,顿时有两只兵马先行离开,领头的正是冉闵和龙且,至于剩下的十万兵马则是在薛仁贵的带领下,不快不快的朝着阴阳城赶去。
阴阳城
阴阳城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州不同,阴阳城的位置则是坐落在阴郡和阳郡中间,而阳郡已经被西兰州钱家的兵马占领,其后在二郡中间的阴阳城便首当其冲。
“将军,这阴阳城的王八壳子真硬,兄弟们冲不上去呀!”燕虎是西兰州的一位将军,而他此时禀告之人,正是西兰州州将军钱有龙。
整个西兰州都被世家钱家掌握,钱家家主钱乌龙为西兰州州牧,弟弟钱有龙为州将军,一文一武将整个西兰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哎,让兄弟们加把劲,将阴阳城攻下,每人赏十金!第一个攻上城墙赏百金,擒住州牧孙奇的赏万金。”钱有龙看着面前的这座巨城,到底是一州治所,阴阳城的城墙也是高大无比,易守难攻,自己带领的十万兵马,已经连攻的三天,这座城池依然保持着它的威严,只是看上去有些沧桑,毕竟是经历过战场的。
三天攻击,对于钱有龙来说,可谓是损兵折将,但这阴阳城不得不攻,而且要速度拿下东兰州,必须在帝国的军队拿下南方三州之前将东兰州拿下,而阻拦自己兵锋的便只有这一座阴阳城。
燕龙得令,快速了下去,他明白钱有龙的意思。
“西兰州的将士们,州将军有令将阴阳城攻下,每人赏十金!第一个攻上城墙赏百金,擒住州牧孙奇的赏万金,兄弟们给我冲呀!”燕龙大喊道。
俗话说的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来当兵是为何,便是为了钱财,攻下城池便有十金,十金足够一家人平平淡淡度过一年,百金那就是十年,擒下孙洽的万金,他们则是想都不敢想。
“冲呀!”
“冲呀!”
连续三天的攻击之下,多少西兰州的将士们士气有些低沉,但经过钱有龙的一言,此时的士气再次高昂了起来。
此时的城墙之上,州牧孙奇和东兰州的一干官员都在场,这时候州将军白一炎看着城墙下方不要命的西兰州兵马。
“快,弓箭手给我狠狠射,不要让他们登上城墙上来!”白一炎对着城墙都有些疲惫的将士们喊道。
顿时一道道箭矢,快速的射了下去,收割一个个的生命。
“将军,州牧大人叫你!”就在白一炎看着下方的战况的时候,一个士兵来到他的身边禀告道。
白一炎看着城关上站着的孙奇,然后快速的走了过去,对着孙奇一拜:“拜见州牧!”
“白将军,我已经得到了龙门军团薛仁贵的飞鸽传书,援军两日便可到达,不知道将军咱们能否坚持住两日?”孙奇询问道,如果坚持不住,那么这阴阳城自己也早做打算,自己可没有把握给这座城池共存亡。
“州牧大人,两天恐怕危已,如今我军只剩下两万余人,可是多数还是伤兵。”白一炎如实的禀告道,在西兰州兵马来犯之前,孙奇将整个东兰州的兵马都聚集在了阴阳城,自己也是凭着这五万多兵马守住了阴阳城三天,如果再来两天恐怕城失的结果会大一点。
“这可如何是好?”孙奇转动了几圈,然后询问道,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考虑弃城的,如果自己手中还有一州之地像朝廷请降那么是功臣,如果自己镇守的州失去了,那么这便是罪臣,这两种结果可是不同的。
“大人,本将有一计,不如让城中的百姓参加守城,我白一炎用我的性命担保能守住阴阳城。”白一炎进言道。
孙奇沉思了一会,考虑自己是不是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万一不慎城失了,那么自己可是这阴阳城的大罪人了,百姓者不可守城这是几百年传下来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