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葬明> 第二百零五章永历的解决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第二百零五章永历的解决

    “葬明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当然辽东战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大中朝的军队便可以马放南山、卸甲归田了,大中朝也并未因此便可以就此高枕无忧。

    北方亡了一个建奴,但是并不代表着就彻底安定下来,建奴的覆灭,短时间之内也造成了辽东势力的一个真空期,被建奴欺压了几十年的蒙古诸部,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蠢蠢欲动,开始试图将触角伸入到辽东之地。

    对此肖天健和内阁大臣们也很快便有所察觉,随即在天元六年初,肖天健便下了一道谕旨,在辽东成立辽东行省,暂时负责管理辽东之地,蒙古诸部非得到许可,不得擅自进入辽东之地放牧,同时肖天健采纳了内阁的意见,以襄助朝廷剿灭建奴有功的理由,大封积极参战的蒙古诸部以各种官职。

    当然在敕封这些蒙古诸部的同时,大中朝也刻意的压低一些大部落的地位,并且没有明确给这些部落划分他们的领地,说白了就是采取了二桃杀三士的办法,让这些蒙古诸部之间因为地盘和官爵的差异,相互之间产生猜忌和仇视。

    这种计谋对于汉人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又不得不说,这种办法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对于那些在此次辽东之战之中,一些左右摇摆,抑或是坚决的站在了建奴一边的几个蒙古部落,肖天健也没有忘记他们,一手拉一手打,让蒙古诸部明白,今后谁要是再跟朝廷为敌,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故此在辽东之战刚一结束,他便下旨令蒙古诸部对这几个部落进行讨伐,并且明令必将其灭族,凡是参与对其征讨的诸部,可以瓜分他们的族人充为奴隶,并且可以瓜分他们所拥有的草场,水源,作为战利品。

    时之此时的蒙古诸部,内部早已是四分五裂,不过这些蒙古诸部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那即是现如今的中原王朝大中朝,已非当年的大明王朝那么软弱可欺,与之相对抗,只能是死路一条,在这两年之中,他们许多部落配合大中军进剿建奴期间,也都见识过了大中军的厉害,故此对于大中朝,现在他们兴不起一点对抗的念头。

    除了这些政策之外,肖天健还着令蒙古诸部,将他们部族之中最好的骑兵送至辽东和西北军区服役,并且抽选诸部之中的少年进入到讲武堂抑或是太学院进行培养,目的只有一个,便是通过这些手段,培养蒙古诸部的这些中坚力量国家意识感,久而久之,待到这些人都认同了国家这个概念之后,蒙古诸部一些人再想搞什么分裂独立,于中央对抗,便会失去支持。

    另外为了逐步加强对于蒙古草原的控制力,在天元六年开春之后,肖天健再次敕令辽东军区骑兵一师和西北军区骑兵师以及两个步兵师,以及两个两万人规模的劳役营,以刘耀本统帅,携带大量的建筑工具,出大同府前往归化城,重修归化城。

    而归化城便是后世的呼和浩特,乃是早年明万历九年的时候,蒙古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所筑,因为当时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蒙古语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大中朝之所以选择这里重新扩建归化新城,其目的便是作为今后大中朝深入蒙古草原的桥头堡,此举虽然蒙古诸部有所担忧,但是大中军携刚刚灭掉建奴的大胜之威出关,即便是他们不太高兴,也没多少人敢说个不字。

    而一个蒙古部落很显然不太开眼,居然试图阻止刘耀本率部前往归化城,沿途屡次袭扰大队人马,并且杀害了几百名劳役营的劳役,结果马上便招致了刘耀本的铁血报复,刘耀本亲自率领三千多骑兵,在当地蒙奸的引领下,突然间便将这个蒙古部落包围,一天之中,尽屠这个不开眼的蒙古部落全族共两千余人,彻底将这个部落从地球上抹去。

    有此例子作为警示,其余的那些生活在漠南一带的蒙古诸部顿时都老实了许多,纷纷表示归服,再也无人胆敢阻止大中朝新建归化城了。

    故此在天元六年之后,混乱了近百年的北方,在大中军的强力震慑之下,也彻底的稳定了下来,当然这种稳定暂时只是针对关内来说,在蒙古诸部之间,却因为利益的划分不均,许多部落之间开始陷入到了相当长时间的相互争斗之中。

    蒙古诸部的分裂正是大中朝上下想要看到的结果,大中朝利用先期培养的一批蒙古族的兵将,作为大中朝的眼线,严密监控着草原上诸部之间的实力变化,按照肖天健和内阁大臣制定的原则,蒙古诸部之中决不许出现一个实力足以统一其它部落的部族,一旦发现,便必须要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只有让蒙古诸部始终没法统一,这才是大中朝安全的保障,而且他们之间的相互争斗,最得利的一方自然是大中朝,而且大中朝严格限制对蒙古诸部输出火器,但是却并不限制对其输出刀枪之类的冷兵器,蒙古不产铁,他们获取武器的主要途径只有从中原进货,这也是大中朝对其控制的一种手段。

    总之短时间之内也许大中朝还不能很快的统一蒙古草原,但是长此下去,大中朝将逐步的在漠南朝漠北推进,建立起一座座的城市,直至将整个蒙古全部收入囊中。

    天元六年肖天健除了对付蒙古的事情之外,在缅甸方面也传回了一个大好的消息,通过特情处的努力,大中朝成功的在缅甸王国扶植起了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并且给莽白提供了十多万龙币的财力支持,使得莽白联络了不少缅甸国内的势力,在天元六年夏的时候,莽白趁着大中征缅远征军攻入缅甸腹地的机会,突然间在曼德勒发动了政变,杀掉了缅甸王莽达,进而派兵一举将羁留在曼德勒的朱由榔抓捕了起来。

    八月间新登基的缅甸王莽白,派人将朱由榔送交给了入缅的大中军所部,并且派出使臣乘坐大中朝海贸集团的船只,随船返回大中朝,向大中朝进贡称臣,请大中朝对其进行册封,并且表示缅甸王国今后愿意作为大中朝属国,永远向大中朝进贡、

    肖天健在十月的时候,才得知了这个消息,当即下旨册封莽白为缅甸国王,并且传旨给李栓柱,将朱由榔就地处斩于成都府,彻底终结了这个大中朝的心腹之患。

    但是对于大中军已经占领的缅北之地,肖天健就没那么好心再还给缅甸王了,这一带地区直接便划归到了云南省管辖,成为了大中朝的一块新的领土。

    随着辽东建奴的平定,整个辽东的资源随即也开始被调动了起来,原来因为禁绝关内外通商,而造成关内许多辽东特产的断货,特别是像人参鹿茸以及皮毛等物资,更是在关内有价无市,天价难求,可是这一切在天元六年里,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各种辽东的特产,被运入到了关内,而且大批关内的百姓得知辽东平定之后,出于对拥有一片属于他们的土地的渴望,促使越来越多的汉人开始踏上了移民辽东之路,辽东在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浩劫之后,缓缓的进入到了恢复期之中。

    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随着辽东的平定,大中朝造船业严重短缺的大型木料,也彻底的得到了解决。

    东北本来就是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特别是深山老林之中蓄养着大量的巨大树木,这些木材正是造船的上好木料,虽然这里没有欧洲的橡木,但是同科同属的栎木资源却很丰富,更有大量的高大粗壮的松木,也是不错的造船材料。

    大批建奴被俘虏之后,充入到了劳役营之中,被发送到了山林之中伐木,然后再通过江河发送木排到海边,最后被船只拖运或者是装载运到登州抑或是在浮山卫新建的造船厂,被用作造船之用。

    同时为了充分的就近利用辽东的木材资源,肖天健更下旨在旅顺口筹建起了一座更大型的造船厂,来就近利用辽东充足的木材资源,打造船只。

    为了更快的将这些辽东的木材用于造船业,山东以北的各个造船厂还建立起了一座座木材烘干窑,专司负责为造船厂处理木材,将潮湿的木材烘干,否则的话,这些木材自然阴干,就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更长。

    所以整个北方的造船业在辽东平定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迅速的便开始壮大了起来,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当多的产业的发展,首先大量使用的帆布,带动的有农业方面对于棉花的种植,也带动了北方纺织业的重新复兴,另外造船需要的铁制品,也带动了冶铁业的发展。

    (今日特别鸣谢宋开心朋友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