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齐心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齐世本拿起红纸和剪刀,先剪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喜字,然后又剪了年年有余,五子登科等图案。
齐世本一边剪,齐世生一边忙着打浆糊张贴。
一会儿功夫,新娘子娘家的人来了,他们挑着一个箱子,两把杌子,一套簇新的被褥。
这个礼节,在农村叫送嫁妆,是在正式迎娶头一天的仪式。
这样的嫁妆,在村里人看来,已经算是非常体面了。
到了正式迎娶的这一天,天还没亮,齐世生就骑着租来的毛驴去接新媳妇去了,等八九点钟的时候,新娘子坐着毛驴来了。
在农村,娶亲的时候,富裕人家雇顶轿子,普通人家的新娘子有头毛驴坐就不错了,这叫坐舢子(简化的)。
新娘子进屋了,盘腿坐在炕上,这就坐福。
新娘子的坐福很重要,讲究很多,要挺腰盘腿,脚不能露在外面,不然会被人笑话的。
齐世本看了看羞涩又喜庆的新娘子。
嗯,不错!
身材高挑,面容腼腆带笑,是个好脾气的。
在这纷乱年代的婚事,也就是简单地热闹一下,到了傍晚,齐世本看看没什么可忙的了,就带着三儿又回到了他的破屋中。
回来之后,他想了又想,虽然觉得自己的决绝会伤了翠花,但是他实在怕金雪花再出什么意外,齐世本还是委婉地跟东家说明了自己的意思。
李宝财倒是大吃了一惊,连忙问他:“为什么?”
普通的长工,可都眼巴巴地盼望着东家能给自己赏个丫鬟呢,到了齐世本这里,这怎么还把好事往外推呢?
没办法,齐世本只好搪塞道:“老爷,这兵荒马乱的,俺一个人吃饱了不饿,要是拖家带口的,怕分了心呢。”
齐世本的这话,倒是让李宝财有了共鸣。是呀,这么的世道,谁愿意找麻烦呢。
前几天,还听说日本人在他们村不远的地方行凶了呢。大白天的直接闯进人家的家里去,又是抢粮又是抢人的。
此事,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翠花偷偷地哭了几场,再见了齐世本,总是撅着个嘴,不稀得搭理他。
之后的日子,齐世本就忙活开了。
端午节到了,暖风吹熟了麦浪,人们进入了紧张的夏收季节。
麦收算是一年中比较忙的时节了,早上,趁露水把小麦打的有些湿了,割起来不那么扎人,也不会掉麦穗儿,人们都是早早地起来,先去地里割上几陇。
割麦子,也讲究技巧,首先,要把镰刀磨的锋利无比。割的时候,不能蹲着,要站直了身子然后弯下腰来,右手拿镰,左手笼着麦秸。
齐世本是割麦子的行家,他割的又快又好,往往别人才割完一陇,他差不多已经割完两陇了。
割完了麦子,要把麦子脱穗晾晒,然后装袋储存。
这些活儿,都非常累人,东家也往往在这个时候会善心大发,给大家蒸几锅大饽饽犒劳一下。
等小麦全都晾晒过了,装缸封存的封存,磨面的磨面,一切都收拾好了,天气也越来越热了。
…………
时光,在艰涩的生活中,在人们胆战心惊中,慢慢熬走。
春去秋来,四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已经是1942年了。
这几年,人们的日子简直过的比黄连还苦,就连地主李宝财都快撑不住了,上面三天两头地下来征粮征钱。
还弄什么良民证,搞什么联保连坐,一家出事,全体跟着倒霉。
这一年,胶东被日军无数次地清洗,扫荡,整个天空都是乌云密布,上面还时不时地飞过几架灰色的飞机。
每当那令人心悸的轰隆声响起时,人们便纷纷像过街的老鼠时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李宝财家早已挖好了无数的地洞。
这一天,当两架飞机又在头顶飞过时,吓得齐世本赶紧把饲养场仅有的两头骡子,拉到挖好的地道里藏了起来。
现在他的这个饲养场,已经空有虚名了。
猪是不敢养了,即使养了也要被牵走。只能在地道里偷着养几只母鸡,留着下个蛋给东家打打牙祭。
还多亏李宝财心眼多,在山上的山洞里藏着两匹马,两头小毛驴,不然的话,他家也跟普通的农家差不多了。
冬天,一个灰蒙蒙的上午,李宝财的堂屋里一片萧索冷清。
他缩着脖子,袖着两只手,在那里哀声叹气,旁边是他那个跟他一样愁眉不展的老婆。
经过这几年的揉搓,李王氏更加瘦了,也更老了。
她向来精明闪亮的三角眼,此时都似乎失去了过去的光彩。
“老爷,李宝汉问咱们要两千斤的麦子,你说这可咋办呢?”李王氏深陷的眼窝里,这几年也不知怎么的,总是像盛满了泪水。
“咋办,咋办?你问俺,俺问谁去?”李宝财没好气地把烟袋往桌子上一扔,冲着李王氏怒吼一声。
李王氏瘪了瘪嘴,没敢回言。
心里却在嘀咕:天天就知道跟个老娘们叽歪,有这本事,你咋不去找李宝汉拼命去?
李宝汉是他们的本家,但是已经出了五服,算不上有多亲近。
以前的时候,两家交集也不多。
李宝汉家里虽说不是很穷,可日子也没好过到哪儿去,只有在东山很远的地方有几亩薄田,孩子又多,平时在村里碰到李宝财,总是点头哈腰的。
可是,自从李宝汉的二儿子,在外面混了个什么日伪军的保安大队长,李宝汉在村里可是横着走了。
前天,他就耀武扬威地来到李宝财家,说是要李宝财赶紧准备两千斤麦子,不然,他儿子就亲自带人来了。
李宝财两口子正说着话,就听外面老刘故意嚷高的声音:“李大爷,您来啦?”
李宝财马上紧张起来,他赶紧低声嘱咐老婆:“那丧门星又来了,他一来你就赶紧装穷。”
李王氏小声嘀咕一句:“还用装么?咱现在已经很穷了。”
李王氏的话音还在半空中回荡,就听外面传来几声故意加重的脚步声。
老刘在外面敲了敲门:“老爷,大奶奶,李大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