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顶点小说网,读书愉快,有事请随时给管理员留言

手机阅读 | 免费注册 | 用户登陆 | 忘记密码

首页>历史军事>大唐官> 12.初设经界司

上一章 | 作品目录 | 下一章 | 报错求片

背景色: 字体: [ ]

12.初设经界司

    杨炎所谓的两税钱总定额是如何来的?其实很简单,原本的县乡户口、田亩其实对安史之乱后的唐政府来说就是本糊涂账,更别说现在藩镇林立的局面了,故而对第五琦、刘晏乃至杨炎所处的时代来说,“把税收上来”就是最大的成功。

    故而因时制宜,杨炎的总税额标准就是州州叠加,拿的是过去的数据,即“各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打个比方,就拿高岳的兴元府来说,梁州(府所在州)大历某年给朝廷缴纳的钱谷数最多,那这年便恒定为梁州两税的定额,以后都得这么多;洋州是大历另外某年最多,那那一年的数额就是洋州两税额,以此类推,如此把梁、洋、利、凤、兴的税额都加在一起,便是整个兴元府的两税总额。

    说白了,陆贽认为两税的总额压根就没个谱。

    此外所谓的两税额,还是过去把正税和所有苛捐杂税都加在一起的,等于是把苛捐杂税“合法化”、“定制化”,刚刚推行时,皇帝还信誓旦旦昭告天下,说两税以外不能再别征一钱,可那也只是说说罢了——如今唐朝的税收非常混乱,朝廷征完两税,地方的藩镇、州郡还要变着花样加征,又被胥吏层上下其手漂没部分,层层盘剥叠加,最后全都转嫁到百姓的头上。

    百姓苦不堪言不说,朝廷也未见征得多少钱上来,这种税制是很僵化的,没有什么弹性可言,即同样所说的“量出制入”(要花多少咱们就征多少,预算什么的是不存在的):一旦遇到重大战事,朝廷的两税钱花完,那么只能在下一年提高两税钱的总额度,多出来的部分又在各层的“关爱”下,翻了几番,遭殃的还是百姓。

    这时陆贽又指出:“大历年间各州人户也好,田亩也罢,和如今相比,变化极大!而各州两税钱却还按照旧的数额分摊,使得穷州税多,富州税少,长此以往穷州因重税更穷,富州虽富却不纳税。最后穷州的人户不堪重负,只能往富州逃亡,或托庇形势户为佃农,不再往国家纳税。此刻各地州县只能把这部分丧失的赋税,摊派到还留在本地的人户身上,称为‘摊逃’、‘加配’。年复一年,流亡日重,人户负担也日重,国家税收却日蹙。最终百姓只能举债纳税,以至于卖儿鬻女,陛下!这可都是陛下的赤子们啊!这天下岂有父母见赤子嗷嗷待毙,而无动于衷者?”

    这话确实也震动了皇帝,他坐在御座上,手不知该往何处安放,良久他还带着些怀疑,询问殿内的执政说,陆九所说的两税弊害,是否真的那么严重?

    李泌这时点头,报告说陕州、虢州有的县,因“摊逃”、“加配”,人户逃亡非常严重,以至于有的县户口所存不足三分之一。

    皇帝默然了。

    陆贽的这番奏论,让沉浸在出击剿灭党项的兴奋里的皇帝,被当头浇下盆雪水,他也明白,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贻害的是国家未来。

    过了会儿,皇帝说要不这样,朕再派大臣为各道黜陟使,重新遵照实际情况,调整下各镇各州的税额。

    殿上,高岳忽然转出,声音洪亮,“陛下,此事切不可如此行之!”

    “高卿你的意见是什么?”皇帝发问。

    高岳便说:杨炎推行两税法,使税收稳定划一,确实帮国家渡过难关,可因准备工作的粗率,在定额时只是派出十多名黜陟使,各行其意,各制一隅,况且黜陟使都是从朝堂里走出去的,仓促间哪里能掌握州县的具体情况?去了地方都是瞎子聋子,高岳此刻举洪经纶为例,这位当初跑到魏博镇替陛下“销兵”,结果田悦前脚收了朝廷的销兵钱,后脚就分给了麾下士兵,朝廷空耗钱财,却让魏博对朝廷的敌意更甚。现在如果还只是派黜陟使去调整下税额,根本无济于事,也不可能成功。

    “那依高卿的说法,该如何施行呢?”

    高岳趁机说,所谓的税,不过是根据人和田地所出的,现在最根本问题是朝廷对地方的情况摸不清楚,故而臣请先在兴元南郑、城固两县,凤翔行秦州的彰信县,设“经界司”,由县令执掌,让百姓结成保甲,先自实家产,然后由经界司打画土地,以此为基准来确定两税额。

    “请以两年为期,陛下观之,南郑为次赤县、城固为畿县,彰信为中县,情况各有差等,如两年后税钱斛斗米增加而百姓人户负担不转重,赋税上富者多交,贫者少纳;差役上富者缴钱,贫者出力,赋税差科均一,那么自然证明经界司是有效的,那么请陛下下诏,率先在凤翔、兴元、西川、东川、山南东道、荆南施行,接着再在京兆、同华、金商、河中、邠宁、渭北等地施行,渐而推行到整个天下。臣岳以为,这是救世良方。”

    皇帝尚在犹豫,因为他隐隐觉得,经界司现在于两三个县试点,是不会激起多大的风浪的,可一旦将来面向全国,那么肯定会激起部分方镇州郡,及各地形势户、豪族的强烈反弹的。

    毕竟按照旧的两税法,朝廷闭着眼睛收钱就行,百姓吗?让节度使和刺史去折腾好了,朝廷眼不见心不烦,现在要设经界司实际打画田产,也许种种麻烦都要让朝廷亲自去处理,真的是.....

    就在皇帝踌躇不定时,李泌、贾耽,陆贽,当然也包括窦参在内,齐声请皇帝现在南郑、城固和彰信三县先设经界司,以观成效。

    最终出于对高岳和陆贽的信任,皇帝点头,表示“可”。

    高岳成功地踏出了第一步!

    春末时节,暂时还停留在宣平坊收拾行李,准备赶赴凤翔府,集结将兵,设立经界司的高岳,忽然接到了书仪。

    皇帝寿诞,准备在麟德殿设宴,招待朝中耆老和重臣,另外还延请儒、道、释三教的精英入宫“论衡”,大臣们在旁观看,高岳赫然也在受邀之列。

    没办法,只能先陪皇帝开完这场生日派对,再离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