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汉帝国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第六十九章:不就是打仗嘛,谁怕谁呀
相比起来,还是国君玉新死亡这件事大。国君玉新可是被活活烧死在汉阳宫中,最关键的是周围都还是木埕自己的人。
这就很尴尬了,要是说出去,汉国的国君不是太尉木埕所杀,也没有人相信呀,毕竟太多的巧合了。
玉新正在绝食,不想禅让于木埕;刚好又是深夜,大火燃起来也太突然了。最关键的是,守在宫廷之外的就是你木埕的亲信士卒。
宫廷起火你木埕的士卒没有发现吗?说出来谁相信!
要是你的士卒发现了,为什么没有救出国君玉新,你究竟是何居心?
反正现在的木埕已经是有理说不清了。
玉曦只是攻破了申城关而已,对木埕的大势并无太大的影响,而国君玉新死亡这件事,弄不好,天下的诸侯都会来找木埕聊天。
这才是真正麻烦的事儿。
可是随即而来的又一份传来的情报,木埕心慌了。
见鬼了,他玉曦就不休整一下的士卒吗?不征召更多的士卒吗,就凭这他那区区一千的士卒,能够成什么事儿。
等当木埕和手下的诸位将领、谋臣面面相觑,都在为玉曦的行为感到惊讶的时候,一份份情报就像是雪花一般涌进了房间内。
这些情报里面没有一个好的,全是各处沦陷的消息,全是玉曦大军攻城伐寨的消息。
一直到最后一份情报落在木埕的案头,一切似乎尘埃落地,大势已定。
在众人感叹玉曦大军的攻伐速度之快时,也在好奇,玉曦究竟是如何靠着汉国东部那个贫瘠之地,养出来两万士卒的。
是的,最后一份情报里面写着了玉曦出兵两万之众,现已兵临城下,领军大将是陈庆忠。于汉阳城外六里处扎营,大军延绵之下,最近的地方离汉阳城不过三里,基本上算得上是和汉阳城面贴面了。
不要奇怪,虽然说陈庆忠是在汉阳城六里之外扎营,但是这可是将近两万士卒的大军呀,可不是区区几百号人。
光是行起军来,就是几里长的队伍。
现在是在扎营,要考虑的就更多了。无论是粮草、后勤武器的堆积,还是为了防御敌人突然的袭营,这都是极度考验一名领军将领的能力。
而且,这是近乎两万的可战士卒,还没有加上后勤人员,民夫这类的。扎营延绵几里之外,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儿。
一样,面贴面的贴近了汉阳城,也是对于陈庆忠这位将领的考验。要知道,新型的行军方式、扎营方式,是最能体现一个将领的天赋了,毕竟在这之前,这些东西可都没有。
经验就谈不上了,纯粹靠天赋。
就像是数学那玩意儿一样,只能靠天赋。努力?要是努力有用,那还要什么数学!
最后一份情报落在木埕的案头时,木埕就已经知道大势已去。现在的汉阳城外,除了陈庆忠率领的大军之外,就是玉曦所控制的区域。
虽然城池之外只有两万士卒,看起来已然是十分危急,但是木埕也是还有粮食的,可以征召更多的士卒,区区两万而已,不是不可以力敌。
但是,木埕手下的势力除了汉阳城之外,已经无力再掌握汉阳以外的任何区域。
虽说是木埕还有粮食,但是没有青壮了呀。
汉阳城经过国君玉新和自己的征召,城中的青壮差不多征召完了。汉阳城不过是三万户人家,其中有着一万多户是在汉阳城之外临近的区域。总的来说,汉阳城真正的人口合计不过十多万。
其中还有已经被征召的两万多人,两万多的人马在汉阳城外撕杀。木埕胜了,损失也比较重,手中伤残的士卒也比较多。
而今尚且可以一战的士卒不超过四千之人,要是还有着汉阳城的士大夫贵族们支撑,也许可以征召出来五六千的士卒吧。
但是其中的关键是,你看那些士大夫贵族们是傻子吗?
现在谁不知道木埕大势已去,还背着一个弑君的名头。城池之外还有着两万玉曦的士卒虎视眈眈。
这些士大夫们没有拿起刀剑,领着私兵将自己绑着出城受降,也只不过看在自己手中的四千可战士卒的面子而已。
但是这个面子也不能使用的太久,说不定明天玉曦就来到了汉阳城下,自己要是不想投降,总是免不了一战。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城外领兵的不是石君玉曦,但是这不重要不是吗。也许按照天下诸侯的规矩,诸侯亲自领兵。
但是他木埕是什么人,他敢造反也就说明了他其实也不是完全守规矩的人。
而且投降,旁人或许可能投降,他木埕能吗?这个真的不知道。
可惜,要是国君玉新没有死,自己再遇到一个爱惜名声的君主,说不定自己投降之后,可以保全自己。毕竟是减免了刀兵之祸。
可是,现在国君玉新死了,虽然真的不是死在自己的手中,但是说出去谁信呀?谁都不信,按照汉国列代君主的尿性,自己是死定了。
唯一可以寄希望的是自己怎么死,自己的家人是否可以保全。
木埕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事儿,七尺男儿大丈夫,做了就做了,有什么好后悔了。
只是木埕对自己小觑了一直窝在汉国东部的玉曦,而对自己一时的得利而忘形感到苦恨。要是自己当初在击败了国君玉新之后,立即征召士卒大举进攻玉曦。
那怕不进攻玉新,只是征召了大量的青壮也好呀。
总比现在被玉曦的大军困在汉阳城里,无可奈何,只是在等死好多了。
唉~~~还是有些后悔呀!
汉阳城外,陈庆忠大军的军营之中,一位侍者正对着陈庆忠等人下达命令。
“君上令:我已经到了申城关,希望陈庆忠将军早日攻破汉阳城,将叛军之首木埕及其党羽押解回申城关,我在申城关备好了酒宴等着大哥。”侍者快速的念完了手中的这道命令。
与其说是君上的命令,还不如说是这是一位弟弟在等着兄长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