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血战铁锯岭(113)
小鬼子的飞机返回基地加油装弹时,负责本次作战的第七飞行团长官,得知己方损失三架飞机,登时暴跳如雷。
从飞行员的口中,他了解到,飞机很可能是被步枪打下来的,在感觉不可思议的同时,他也命令所有参战的飞行员,必须小心行事,不得再折损飞机。
参战飞行员们开了个简短的碰头会,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那就是控制轰炸机俯冲的高度和角度,令步枪对此无计可施。
会议结束,加油与装弹也均已完毕,轰炸机在跑道上接连起飞,然后编队飞往铁锯岭山区。
由于刚飞过一趟,鬼子飞机沿着第一次飞行的路线,很快就进入铁锯岭区域。
根据鬼子飞行员们的记忆,目标就在正前方几公里外,如果保持这样的速度,转眼就到。
按理说在这种距离上,飞行员已经可以清楚地发现目标了。
可是这一次,小鬼子的飞行员瞪大了眼睛,却怎么也没能看见刚才的那座高地。
不对呀!
明明那些醒目的参照物都历历在目,可是那座该死的高地呢?
偌大的一座山岭,怎么可能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不见了踪影?
鬼子飞行员不知所措,一个个在无线通话器里相互询问,一时间呼叫频道里叽里呱啦,全都乱了套。
有人眼尖,根据中村联队的兵营位置,推断出二号高地的方位,叫道:“目标在那一大片浓雾之下!”
由于还有一段距离,这个鬼子飞行员只能看见白茫茫一片,并不知道那是白烟,下意识地以为是雾气。
随即,他醒悟过来:
如果是雾气的话,为何只有二号高地凝聚成团,其它地方却半点皆无?
果然,通话器里有人叫道:“那不是雾,是燃烧产生的烟!”
几十堆大火产生的巨量烟雾,把二号高地遮了个严严实实,还在持续往外扩散,最后把整座高地从上到下裹得严严实实。
从飞机上往下看,烟气中的一切都不可见。
鬼子飞行员可以听见下面的枪炮声,可以断定己方的步兵正在与支那军队交火,可任凭鬼子飞行员瞪大了狗眼,也只能看见白烟不住地往上喷涌。
“完全看不见东西!”
“八嘎!这怎么投弹?”
“遇到这种情,我们该怎么办?”
直到二十一世纪,中东和非洲的反政府武装,依旧使用轮胎燃烧产生黑烟的土办法,借以干扰老美的空袭,并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更何况二战时期的鬼子飞机,对此根本就是束手无策。
这年头,小鬼子还没有掌握“地毯式轰炸”的战术。
话说回来,就算他们采用“地毯式轰炸”,在看不清楚地面的情况下,也很可能误炸了自家人。
几十架轰炸机绕着烟雾笼罩的范围,不停地兜圈子,可就像老虎遇着刺猬,无从下口。
这样耗下去可不是办法,九七式俯冲轰炸机的燃油,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是草率投弹,还是就此返航,负责此次行动的飞行队长犯了难。
倘若己方部队还没有发动进攻,那么就这样把炸弹投进白烟范围内,无非是能够炸到几个人的问题。
可是现在这种睁眼瞎的情况下,把炸弹投下去,万一炸到正在进攻的皇军士兵怎么办?
如是不投弹就返航,携带着满满一机舱的炸弹降落,也是一个高危的大难题,很容易酿成大祸。
万般无奈之下,飞行队长想出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把炸弹投到白烟之外的无人区。
接下来,出现了这样一幅可笑的画面。
一群俯冲轰炸机,完全没有做出俯冲动作,就把机舱里的炸弹,一股脑儿丢进二号高地边上的一个山坳里。
顿时,山坳里火光冲天,传来一连串石破惊天的剧烈爆炸声,一股硝烟直冲天际!
上百颗的炸弹,全都当成大爆竹给放了,最后得到的,就是听了个响。
“返航!”
鬼子飞行队长无奈的声音,传到了每一个鬼子飞行员的耳中。
……
当看见天边飞来轰炸机群之际,武藏和敏大尉均感精神振奋--
忠勇的皇军士兵已经再度对山顶发起冲锋,二人相信,在轰炸机群的配合下,这一次冲锋,定能击溃高地上的支那守军,将闪耀光芒的太阳旗,插在支那人鲜血染红的山顶上。
尤其是敏大尉,从106师团河野联队,跳槽到波田支队中村联队,急需一场完美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他自告奋勇参加此次在他眼里必胜的战斗。
刚才第一轮的失利,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他已经对魏和尚产生了深深的无力感,总感觉每一次的好事,都坏在这个人手里。
现在,皇军的轰炸机群卷土重来敏大尉悬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子,他重新拾回了必胜的信心。
原本对于战局感到绝望的第一大队指挥官大岛少佐,也见状大喜,从小次郎手里收回指挥权,挥舞着指挥刀督促部下奋勇向前。
忽地,眼尖的武藏指着山顶方向失声叫道:“那是什么情况?”
众人抬眼望去,就见二号高地上,突然升腾起几十道烟柱,遮天蔽日。
倘若轰炸机开始投弹,高地上会冒起大片的硝烟,但也不可能这般稠密。
更何况这会儿飞机还在半道上呢!
小次郎心里,登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立刻就猜到了这些烟雾的作用。
“可恶!居然想到了这种对付轰炸的方法!”
经过上次的失败,小次郎对于305团的战斗力有所了解,这支部队在支那军队里算是比较善战的队伍,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不在中村联队之下。
一时之间,小鬼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部队已经冲上去了,假如轰炸机无法协同作战,那么单凭步兵的突击,恐怕无法突破305团的防线。
可是就这样把部队再次撤下来,突破敌军防线固然成了泡影,己方的士兵也会承担无谓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