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草原为王 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赵大帅赖在兰州不走。
洪承畴在长安却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简直度日如年。
生怕那一天探马突然回报,赵锐提兵杀来,将他这个三边总督下课。
不是赵锐不想走,而是赵明还未回来,西北还缺少一个主事之人,这么大一摊子事没有个信得过的人来管,叫他如何能放得下心?
不过,左等右等赵明没等到,却将贺人龙等来了。
“贺老哥你这是…”
赵锐见他满脸风霜,身边也才千把来人,还个个狼狈不堪,顿时诧异道。
“唉!别提了,那姓洪的忒不是东西,老哥我现在是走投无路,只得来投奔赵老弟你,希望给兄弟们寻条活路。”
贺人龙一脸愤慨的道,然后单膝跪下一抱拳,身后的一千叫花子兵也纷纷跪下。
“唉,贺老哥,你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你能来投奔,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走走走,先喝酒,边喝边说…”
赵锐赶紧将他扶起,拉着他的手,就朝城中而去,还不忘招呼手下将那一千人也安排安排。
三碗酒下肚,赵锐也明白贺人龙为何这么狼狈了,说来还是被他连累的。
自从洪承畴知道贺人龙和他在山西时关系不错后,就处处提防,而抢粮事件后,就更加变本加厉起来。
军响钱粮一分没有,还隔三差五的找借口,将贺人龙的心腹以违反军纪杀掉。
贺人龙也知道再留在长安,不但兵马会被吞掉,说不定连小命都要不保。
所以听说他在兰州后,毫不犹豫就杀了过来,一路翻山越岭的躲藏,总算来到了兰州。
本来洪承畴是打算将贺人龙罗织一个罪名,直接杀掉,但又担心赵锐会借题发挥,给他按上了一个擅杀武将的罪名,所以才睁只眼闭只眼让贺人龙跑路!
毕竟让贺人龙留在长安实在太危险了,如今三面都是强敌,再出现个内鬼,那以后仗也就不用打了。
所以哪怕贺人龙是一员猛将,哪怕他赌咒发誓,忠于大明忠于陛下,洪承畴也不敢冒这种风险。
“贺老哥,那姓洪的简直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瞎了狗眼,你来了也好,以后就在我手底下干,保你荣华富贵!”
赵锐见他有些郁郁寡欢,于是拍着他的肩膀道。
其实他知道,这家伙心里还是向着大明的,否则就不可能自从他占了河南后,就一封书信也未往来。
“大帅,我贺疯子这条命今后就是你的了,刀山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贺人龙表情纠结了一下,就刷的站起,将酒碗摔碎,再次单膝跪地。
显然,如果刚才在外面只是单纯的投奔,那现在的贺人龙就是要效忠了。
贺人龙也知道赵锐狼子野心,肯定以后要造反,但由于以前的关系,除了投靠赵锐,他还有什么选择?
洪承畴都不信他,更何况崇祯陛下了,赵锐完蛋了,他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好好!”赵锐大喜,在明朝混了几年,总算收到一个有点名气的将领,有一个,就有第二个,以及无数个。
他之所以重用红娘子,不就是因为那妞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头吗?
而他手下又实在缺乏将领,看看他手下的那些大将,都是些什么货色。
第一大将马英,马匪出身,现在赶鸭子上架统领数万大军。
第二大将赵虎,家丁队长出身,也统领数万大军镇守山西太原。
至于其他的少将军,营统领,不是家丁,就是马匪山贼,以及反贼小头目出身,正儿八经的一个都没有。
“贺老哥,我手下正缺独当一面的大将,最近我还一直为这事儿头痛,现在好了,今后你就替我镇守这甘肃…”
赵锐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那就是以带来的龙骑兵为基础,成立赵家军第六镇。
再分出一千亲卫,加上贺人龙带来的一千人为军官,成立两个直属营,分别是第十七,十八营,一个骑兵营,番号秦风营。
这样一来,光西北地区就将拥有三万余大军,有火器兵,有肉搏战兵,也有骑兵,足以震慑西北地区,同时还可以向西开疆扩土。
而赵家军,也将拥有六个镇,包括少年营,亲卫营在内的20个直属营,以及骁骑,极风,天狼,飞雁,秦风等,五个骑兵营。
可怜贺人龙一个九尺高的汉子,听完赵锐对他的安排,瞬间感动的痛哭流涕,哽咽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赵锐也没耽搁,第二天就开始招兵,两个直属营和秦风营全部从干活的那些百姓中招募青壮。
第六镇则是面向整个兰州附近的州府县,招募年轻小伙子。
五百龙骑兵作为基层军官,先训练半年,然后逐步替换青海湖畔的两千人,再进行大混编。
一时间,赵大帅要招兵的消息震动了整个西北,前来报名的青少年络绎不绝,而那十几万干活的百姓差点争破脑袋。
洪承畴急的更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才是三边总督,陕西巡抚,赵锐在兰州招兵买马算什么事儿?
要起兵造反,你就扯旗呀!
他也好封锁商路,决一死战,为大明,为陛下尽忠!
洪承畴在长安气得直骂娘,最终还是没敢掐断商路,也只是上书弹劾赵锐,私自招兵,图谋不轨。
虽然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但态度要摆出来,不然赵锐在他地盘上招兵买马,他一声不吭,是几个意思?
赵锐可不会管洪承畴和崇祯怎么想,自顾自的招兵整编训练,忙得不亦乐乎,反正粮食他不缺。
传国玉玺都到手了,崇祯能忍则忍,不能忍那就撕破脸皮开战。
他先动手那叫起兵谋反,崇祯先动手,那就叫谋害忠良,忠良不得不反,何况肃王就在城中,随时可以抬出来。
肃王也确实紧张得觉都睡不着了,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担忧。
只到十一月底,见洪承畴都没有什么动作,赵锐才打消了立即起兵靖难的念头,反正他又不着急。
托得越久对他就越有利,温水煮青蛙,步步蚕食,到时候更加的省事儿。
就连整个西北他现在也只打算钉一颗钉子,慢慢扩大影响力。
毕竟西北太穷太烂,一下接过来,必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治理,还不如暂时让洪承畴那家伙管理,以保持最基本的稳定。